重要通知:
 全国教育服务机构

 热门职业
如何让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平衡?
2017-05-15 09:28:25 】 浏览:937
 

“周末能成为自己的时间该多好阿!我很久没有像同龄的女孩一样,睡睡懒觉、逛逛商场、会会朋友、谈谈恋爱了!”

20多岁的李小姐抱怨道。她在一家港资企业作销售经理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双休日很少能不加班。

“我前年结婚,每月车贷房贷要还,现在儿子刚一岁,奶粉、尿布、衣服、玩具、托儿费开销一大堆,生活和工作两副担子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我都盼望退休了!”30出头的张先生是一家IT企业的部门经理,同事开玩笑说他已经是“五子登科”,听到这些,他却一脸的无奈。

“我招聘的员工都比较优秀,平时的培训工作也很到位,我们公司的薪酬待遇更是业内最高的,为什么员工的归属感、凝聚力还是不行,离职率还这么高呢?”40多岁的王女士是一家投资银行的人力资源主管,自认为本职工作做得很充分了,但是对离职员工“工作与生活无法平衡”的反馈,她百思不得其解。

鱼和熊掌:老难题有了新内涵

所谓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”主要是指职业人士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支配,或者说是关于优先次序和价值观的问题。有学者还提出了和IQ、EQ并行的TQ(Time Quotient:时商)的观点。

大家对卓别林30年代的一出电影《摩登时代》一定不陌生,他扮演的工人,整天和冷酷无情的机器竞赛,分秒必争,工作呆板重复、枯燥无味。电影里有血有肉的人和冰冷刻板的机器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。这就是典型的泰勒思想的科学管理理论,今天看来,这当然并不“科学”。

到了上世纪90年代,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,职业人士的“工作与生活平衡”问题重新日渐凸现,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、社会生活问题,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。在中国,随着改革的深入、竞争日益激烈,人们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。据调查显示:

(1)65%的中国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。此外,韩国是最“失衡”的国家,高达92%,而情况最好的是荷兰人,有57%的荷兰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。

(2)26-35岁的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,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%以上。而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,高达67%的26-35岁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。同时,18-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问题也令人堪忧,她们当中有70%左右认为工作与生活的失衡。

(3)35%的中国人被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困扰,认为“照顾他人”是难以平衡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原因。这表明,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让人们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。

(4)中国的女性将“工作和生活平衡”评为工作满意度第1的重要方面,而男性则将之排到第4位,但是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现状表示不满。

其实,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交易: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易。因为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,并承担相应的后果。那么,究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重要?还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重要?上述调查表明,很多人为了保持“平衡”而筋疲力尽,却仍旧不得要领。怎样才能在心里放一个跷跷板,保持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富翁呢?

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,对于企业来说更为重要。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员工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”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。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“投入和产出”。“产出”是指引导和帮助员工做到“工作与生活平衡”,能够提高生产力,促进企业发展;“投入”是指为员工创造“工作与生活平衡”的条件,是一种非物质激励,是人力资源的“全面薪酬”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那么,人力资源经理如何才能使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,使企业适时适量地支付这项“隐性薪酬”呢?